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所塑造的张生、崔莺莺、红娘等艺术形象个性鲜明,对《牡丹亭》《红楼梦》都影响极大。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不逊色于诗的意境,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

赞(0)adminadmin阅读(41)去评论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观昆曲《西厢记》有感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   明代贾仲名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我对于《西厢记》的最初印象,来自小时候读《红楼梦》,宝黛二人在落英缤纷的树下并肩共读《西厢记》的画面。而...

赞(0)adminadmin阅读(122)去评论

料得掩卷者,应怜此中人——读《西厢记》有感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凝是玉人来。”,每当读到这句诗时,脑中总会浮现出关于崔莺莺的朦胧想象,那大概是...

赞(0)adminadmin阅读(27)去评论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读《西厢记》有感

 高中时曾在书上略读过《西厢记》的片段,仰慕过王实甫先生,一直对《西厢记》念念不忘,但碍于高中学业压力过大,不得不放下所有爱好,专注学业。而如今,步入大学,时间多了,也空了,便再度想起高中时未看完的书、未想完的梦。     书中开头便是崔老...

赞(0)adminadmin阅读(83)去评论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读《西厢记》有感

“一见钟情,二目相对,三生有幸”,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季节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恰就遇到了那个让自己“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人,自此二人便一往情深,共结金兰。其间虽历经些许阻挠,却也只是锦上添花,只能使这二人的情...

赞(0)adminadmin阅读(46)去评论

《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古典爱情戏曲之一,为元代王实甫所作。先讲讲大致故事:张生对前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恰遇良机,致书信求援击退强寇,救崔氏一家于水火。得婚约,然敌退后崔夫人毁约,竟使张生莺莺以兄妹相交。张生郁郁寡欢,幸得红娘相助,与莺...

赞(0)adminadmin阅读(33)去评论

《西厢记》优美诗句赏析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见元·王实甫《西厢记》。这两句大意是:江间波浪汹涌,如一堆堆白雪直向长空冲击,天边秋云翻卷。诗句境界开阔,气象雄浑,可用来描写风急浪险的秋江景色。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

赞(0)adminadmin阅读(374)去评论

缘是有情人,最终成眷属--《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是一部元杂剧作品,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用其细腻真挚的语言、清新脱俗的曲词为我们描绘了张生和崔莺莺动人的爱情故事。读罢故事,书中张生这一形象深深打动了我,正是因为他的深情厚意才最终促成了与崔莺莺的美好姻缘。  作为一个读书人,“将棘围守...

赞(0)adminadmin阅读(208)去评论

经典戏剧《西厢记》赏析

六百多年前的元末,昆曲开始萌芽,随着元杂剧和明传奇清小说的传播,盛世数百载。这其中诞生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元杂剧《西厢记》。 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包括《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赞(0)adminadmin阅读(115)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