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
-
重读《傅雷家书》,感悟父子深情
2020年,当地时间12月28日, 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在英国离世, 享年86岁。 傅聪是我国知名翻译家傅雷之子, 曾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 有“钢琴诗人”之称。 1955年,傅…
-
如山的父爱——《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音乐鉴赏家、文学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在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所写的家信。这些家信都是发自内心的性情文字,全面地展示了傅雷夫妇与傅聪的精神交流。既然是信,…
-
纸短情长,见字如面 ——《傅雷家书》读后感
推荐理由:本书读起来非常亲切,犹如和一个忘年交在对话,搁纸能感觉到对方的喜怒哀乐,苍凉孤寂,得意闲愁。《傅雷家书》流露出更多的是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期盼和一位学者执着的教导。它是傅雷…
-
家书抵万金道不完纸短情长——《傅雷家书》读后感
父亲节刚过,家中刚好又添一大喜,又得二宝一枚,值此之际,工作室要求品读《傅雷家书》,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安排,说不出,作罢,不想了,就品一品这早就盛名的巨著吧。 有…
-
傅敏谈傅雷的家庭教育-王晓宇 沈爱群
看《傅雷家书》,让我们知道父母的爱有多深切,和傅雷的儿子傅敏谈话让我们知道父母对儿女的影响可以有多深远。傅敏说,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父亲的教育方式也是在逐步改变的,他说他从我们身…
-
品读家书-吴锡平
在我看来,家书是所有文体中最纯粹的。我喜欢纯粹,所以我喜欢家书,因为纯粹本身就是一种魅力。 记得小时候,家中墙上挂着一幅工笔小楷写就的条幅:“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虽…
-
小谈《傅雷家书》中的艺术评论-彭浩
不知不觉,傅雷先生已经含冤离世35年了。而他那广为传阅的《傅雷家书》,历尽沧桑,也已经由三联书店出版到第五版(1998年)。傅雷于书信中对服从的谆谆教诲,成为不少知识分子教育子女的…
-
重读《傅雷家书》-蔡文学
《傅雷家书》从1981年出版到现在,已经增订了五版,发行100万册,可见这本书的影响之大。1984年我大学将要毕业时,读到了《傅雷家书》。当时的感觉《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父爱的…
-
傅雷的内心世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册《傅雷家书》曾经风靡中国的大学校园,几乎所有人为那些家书中充满谆谆教诲、真诚交流感动。我不知道感动之余,剩下的奢侈是如何打发的,是被感动所感动了,还是被欲…
-
永远的家书永远的情——《傅雷家书》重读所联想到的-大风
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因为一本书,改变了对人和事的看法,使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些许亮色;因为书中的一个人物,产生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冲动,让纯真本性复苏,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平庸之中…
-
滋润心灵的《傅雷家书》-思文
翻译家傅雷有两个儿子,长子傅聪,是世界一流的钢琴家,次子傅敏,在教育行业成果卓著。那一日,报纸上有一条关于傅聪的消息:他谈音乐,谈音乐的修养。文章不长,短短的几行字,却让我们看到了…
-
重写篇:一本爱读也怕读的书–评《傅雷家书》-沈敏特
[一点说明] 2001年7月,《同舟共进》发表了我的《一本爱读也怕读的书》;之后,几个刊物转载了这篇文章,也有读者来函或友人来电,表示大体认同。原因大概是因为:一、我对《傅雷家书》…
-
傅雷的内心之死-作者:刘鹏凯
早在80年代初,一册《傅雷家书》曾经风靡中国的大学校园,几乎所有人为那些家书中充满谆谆教诲、真诚交流感动。我不知道感动之余,剩下的奢侈是如何打发的,是被感动所感动了,还是被欲望所欲…
-
《傅雷散文》编后-作者: 陈子善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傅雷(1908—1966)的名字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作为翻译家,他向国人译介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曾深深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他翻译的巴尔扎克,也被誉…
-
傅雷之后-施康强
提到翻译家傅雷,我们马上想到他译的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如果说《约翰·克利斯多夫》对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傅译巴尔扎克的影…
-
试与傅雷比高-管筱明
近两年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先生有三件大事:一是他用英文撰写的回忆录《追忆逝水年华》和用法文翻译的《中国古诗词三百首》在国内外出版后,其优美的文笔引起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的注意,表示…
-
傅雷最后的家书
即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傅雷散文》以“旅途鳞爪”、“艺苑留痕”、“文坛春秋”和“书札浓情”四个部分,展示了傅雷散文多方面的神采风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收入了若干新发现的傅雷…
-
傅雷与刘海粟-张丛 张昊
1927年12月31日,19岁的傅雷怀着读书救国的强烈愿望,辞别寡母,乘法国邮船“昂达雷·力篷”号离开上海。次年2月3日,抵达马赛港。8月份,他考进巴黎大学,在文科专攻文艺理论,同…
-
傅雷是文学翻译家
傅雷是文学翻译家 他的译作达34部之多,其中多是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名著。煌煌15卷《傅雷译文集》,洋洋五百余万言,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空前的伟构。他的译笔“行文流畅,用字丰…
-
傅雷在求学巴黎-金梅
傅雷的目标是进入巴黎大学文科。报考之前,需要语言上的准备。过去虽在上海学过一段法语,此次在赴法途中,也请旅客教师讲授过,但现有的水平,远不能应付报考这一关。因此,他在郑振锋那里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