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小民会以一个新的身份和大家见面,想跟大家分享学生写的好作文,也想让这些孩子成长中的小文章都能被记录下来,或许他们十年后再看自己的文字,会发现原来以前的我有这样清新而又灵秀的文字啊。
今天选的是小江的《边城》读后感。《边城》在1930年代里不算最热烈的作品,也不是最精彩的作品,它的价值是在之后几十年的不断再阅读中被挖掘出来,对于《边城》的动人之处,小江给了自己的答案。这是一个命中注定而又永恒的悲剧,这也是一个结局不明的悲喜剧,这场三角恋像是一个结一样捆住了翠翠,却也像一个结一样拉住了翠翠。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想过的角度,非常有趣。
看完《边城》一书,我的心中五味杂陈,不知应说是喜还是悲,亦或者是两者皆具。故事虽似是未断,但若是加个结尾,又仿佛是狗尾续貂,毫无意义了。
翠翠的人生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俨然已是悲剧,在同情翠翠的同时也不禁感慨究竟是在怎样的环境、怎样的时代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翠翠悲惨的一生是从出生起便已注定的,她是畸形恋情的产物,在她出生以后,父母亦相继逝去,这是她悲剧的基础。这悲剧啊,之所以可以称为悲剧,它不是产生的,而是永恒而注定的,是无数个命中注定的偶然碰撞出来的永恒,是那伴随一生而无法改变的命。
翠翠平安地度过了人生开端的十几年,然而一连串的人和事终触动了她敏感的心,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的心。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三角恋开展成结捆住翠翠。
但这个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拉住了翠翠,为她灰色的人生增添了几分色彩,让她于甜蜜和矛盾间享受人生最大的快乐。可好景不长,这三角形的一条边断了,翠翠的命运已无法稳定了,她如坠深渊,天保遇险丧命,唯一的外祖父也离世,傩送出走……点动成线,悲剧似乎具有了延续性。
图片
我想,沈从文先生的心理或许也并不好受吧,或许也有过几分挣扎和犹豫,所以给了故事一个幻想。可是即使如此,悲剧的惯性仍冲击着我的心,使我不能不幻想倘若傩送再也不会归来会怎样,然而看惯喜剧的我又不忍想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让人能产生两种情感,这大概就是《边城》的魅力所在吧。
我喜欢《边城》,但我更喜欢书中的那个边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个淳朴的世界里生活,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在这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边陲小城无法容纳的那份淳朴民风,再也无法成为边城了。
我无法再接受一个只在空间上是边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进《边城》里,享受人生男的的安静。可是为了生存,我只想认同在某一时空的某一时刻,有一个边城,能容纳人的多余情感,能容纳一首再也看不到的诗。
只有在书中,只有在心中。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