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 上

原文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世以贷殖著姓。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

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未,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曰:”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通笑曰:”吾意也。”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素与邑人黄显相善,时显为中郎将,闻之,谓守曰:”今关门禁严,君状貌非心,将以此安之?不如诣阙自归。事既未然,脱可免祸。”守从其计,即上书归死,章未及报,留阙下。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而黄显为请曰:”守闻子无状,不敢逃亡,守义自信,归命宫阙。臣显愿质守俱东,晓说其子。如遂悖逆,令守北向刎首,以谢大恩。”莽然其言。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欲杀守,显争之,遂并被诛,及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

  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轶为舞阴王;通从弟松为丞相。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汉,倾乱天下。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有司奏请封诸皇子,帝感通首创大谋,即日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子音嗣。音卒,子定嗣。定卒,子黄嗣。黄卒,子寿嗣。

  李轶后为朱鲔所杀。更始之败,李松战死,唯通能以功名终。永平中,显宗幸宛,诏诸李随安众宗室会见,并受赏赐,恩宠笃焉。

  论曰: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李通岂知夫所欲而未识以道者乎!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亿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昔蒙穀负书,不徇楚难;即墨用齐,义雪燕耻。彼之趣舍所立,其殆与通异乎?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未,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王莽遣严尤、陈茂击破之。常与丹、卬收散卒入蒌谿,劫略钟、龙间,众复振。引军与刑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伯升曰:”如事成,岂敢独飨之哉!”遂与常深相结而去。常还,具为丹、卬言之。丹、卬负其从,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故使吾属因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祐吾属也。”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益壮,遂俱进,破杀甄阜、梁丘赐。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张卬等不听。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别徇汝南、沛郡,还入昆阳,与光武共击破王寻、王邑。更始西都长安,以常行南阳太守事,令专命诛赏,封为邓王,食八县,赐姓刘氏。常性恭俭,遵法度,南方称之。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臣蒙大命,得以鞭策托身陛下。始遇宜秋,后会昆阳,幸赖灵武,辄成断金。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于遗恨。”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乃召公卿将军以下大会,具为群臣言:”常以匹夫兴义兵,明于知天命,故更始封为知命侯。与吾相遇兵中,尤相厚善。”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后帝于大会中指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是日迁常为汉忠将军,遣南击邓奉、董,令诸将皆属焉。又诏常北击河间、渔阳,平诸屯聚。五年秋,攻拔湖陵,又与帝会任城,因从破苏茂、庞萌。进攻下邳,常部当城门战,一日数合,贼反走入城,常追迫之,城上射矢雨下,帝从百余骑自城南高处望,常战力甚,驰遣中黄门诏使引还,贼遂降。又别率骑都尉王霸共平沛郡贼。六年春,征还洛阳,令夫人迎常于舞阳,归家上冢。西屯长安,拒隗嚣。七年,使使者持玺书,即拜常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常别击破隗嚣将高峻于朝那。嚣遣将过乌氏,常要击破之。转降保塞羌诸营壁,皆平之。九年,击内黄贼,破降之。后北屯故安,拒卢芳。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子广嗣。三十年,徙封石城侯。永平十四年,坐与楚事相连,国除。

译文

  李通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人。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身长九尺,容貌与常人特别不同,为人严肃坚毅,居家如处官廷。开始时跟着刘歆办事,喜好天文历数和预言凶吉的图谶之学,为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为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气。王莽末年,百姓忧愁怨恨,李通曾听见他父亲说过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着这件事。因为家里很富足,是乡中第一,因此不想做官,就自动辞职回家。

  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骚动,李通的堂弟李轶,向来也很好事,就共同商议说:“现在四方扰乱,王莽政权眼看就要垮台,汉朝当兴起。南阳的刘氏宗室,只有刘伯升兄弟能泛爱并容纳群众,可以与他们共谋灭王莽兴汉朝的大事。”李通笑着说:“我的意见也是这样。”等到光武避难在宛,李通听说了就派李轶去迎接光武。光武初因李通是个士君子而相慕爱,所以前往答谢他。等到见了面,两人谈了很久,握手极为欢畅。李通就讲了全部谶文的事,光武开始大出意外,说不敢当。这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暗中看着李通说:“既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李通说:“自己已经有办法了。”因此向光武详细陈述了他的计划。光武既已深知李通意向,就与李通相约结,定谋议,计划在立秋那天趁都试骑士的机会,劫持前队大夫甄阜及属正梁丘赐,因而号令大众宣布举事。就使光武与李轶回到舂陵,举兵相应。派堂兄的儿子李季去长安,把计划告诉李守。

  李季在路上病死,李守秘密知道了,想逃亡回去。李守素与同乡人黄显相友善,黄显这时为中郎将,听到消息,对李守说:“现在关门把守很严,你的形状相貌特别,你这样将往何处去?不如去朝廷请求自归。事情还没有发生,只要能脱身就可免祸。”李守听了他的话,即上书请求归死,奏章没有来得及上报,留在宫中。这时事情被发觉,李通得以逃脱,王莽知道了,就把李守逮捕入狱。黄显为李守求情说:“李守听说儿子犯了大罪,不敢逃亡回去,遵信守义,归命于你。我黄显情愿带着李守到东边去,晓谕他儿子。如果他儿子真的要造反,我就命令李守面向北方自刎,以谢大恩。”王莽同意。这时前队甄阜又上书奏明李通起兵的状况,王莽怒,准备杀掉李守,黄显为他争辩,于是李守、黄显一并被杀,连同李守家在长安的人也全部被杀。南阳方面也杀了李通的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尸于宛市。

  这时汉兵也已经大举集合。李通与光武、李轶相遇在棘阳,于是一起攻破前队,杀了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以李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更始到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李轶为舞阴王;李通堂弟李松为丞相。更始使李通持节回去镇守荆州,李通因此娶光武妹妹伯姬为妻,就是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李通为卫尉。建武二年(26),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光武帝每次出征讨伐四方,常令李通留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建学校。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派遣军队赴救,李通等与他们战于西城,破贼兵,回师在顺阳屯田。这时天下大体平定,李通想避开荣誉宠信,以生病为由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诏命公卿群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说:“王莽篡汉,把天下搞乱了。李通身怀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的谋略,建立宏图大策,扶助神灵,辅佐以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的大义。功德最高,海内都有所闻知。李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安定不能忘记危险,应令李通带职疗疾。想返回诸侯国,不可听从。”于是诏李通治疗疾病,按时工作。这年夏天,拜李通为大司空。

  李通以平民倡导起事,帮助成就帝业,又以宁平公主的缘故,特被亲重。然而李通生性谦恭,常想避开权势。素有消渴症,自从当了宰相,就请病假不理政事,连年告病回乡,光武帝每每优待宠爱他。令他以公位回家疗养,李通再次固辞。过了两年,就听从他呈上大司空印绶,特赐他以特进参与朝会。有关部门奏请封诸皇子,光武帝感激李通首倡大谋,即日封李通少子李雄为召陵侯。光武帝每到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的礼仪来祭祀李守的墓冢。李通建武十八年(42)去世。谥号为恭侯。帝与皇后亲自前临吊口言,送葬。

  李通死后子音嗣位,李音死后了李定嗣位,李定死后子李黄嗣位,李黄死后子李寿嗣位。

  李轶后来被朱鲔所杀。更始战败时,李松也战死了。只有李通以功名终其生。永平中,显宗到宛,诏李的后代随安众刘氏宗室一起会见,一起受到赏赐,恩宠隆重。

  史官评论道: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们所想得到的,但如果不是以正当的方法得来的,就不要这种富贵。”李通难道是知道那些所欲而不识以道的人吗?天道性命这些东西,圣人都很难言,何况是臆测的谶文,狂妄无所依据的福利,使亲宗遭到杀戮,以望获取一时之功呢!以前蒙谷负书逃于云梦,没有殉于楚难,但后来把典章献给昭王而立了大功;燕昭王伐齐,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但后来田单以即墨为起点,大破燕兵,终于雪了齐国之耻。这些都是不计一时之功而终成长远之计,他们做出的趋向和取舍,大概与李通不同吧?

  王常字颜卿,颍川郡舞阳人。王莽末年,为弟报仇,隐其名籍逃亡江夏。后来,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于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王常为偏裨将佐,攻邻县。后与成丹、张..另入南郡兰口聚集,号称下江兵。王莽派遣严尤、陈茂将他们击破。王常与成丹、张..收集散卒入蒌奚谷,劫略于安州的石龙山与随州的三钟山一带,部众复兴。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乡,大破荆州牧,于是北达南阳的宜秋聚。

  这时,汉兵与新市、平林的部队都在小长安被打败,各部都想解散而去。伯升听说下江兵在宜秋,就与光武及李通都到王常军营,说:“愿见下江一位贤将,商议大事。”成丹、张..共推派遣王常。伯升见到王常,说明联合的好处。王常大悟,说:“王莽篡汉弑君,凶残暴虐天下,百姓思汉,所以豪杰并起。现在刘氏复兴,就是真主。我真想献身为用,辅助以成大功。”伯升说:“如果事成,我岂敢独享胜利成果哩!”于是与王常深相结识而去。王常回来,把情况告知成丹、张..。成丹、张..以其兵多,都说:“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王常的心独归顺于汉,就慢慢晓说其将帅说:“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嗣,所以王莽得以趁机篡位。既有了天下,而政令苛刻残酷,日久而失去了百姓之心。百姓的讴吟思汉,不止一日了,这样才使我们因此而起。那种老百姓怨恨的,天就会去掉它;老百姓思念的,天就会给予。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才能够成功。如果依仗强力勇敢,恣肆于情欲,虽得了天下,必定还要失掉。以秦皇、项羽之势,还至于倾覆夷灭,何况今天是平民相聚于草泽之中呢?这样下去,无异于自取灭亡。现在南阳刘姓举族起兵,看他们来议事的,都有深谋大虑,是王公之才,与他们合并,必成大功,这是上天保..我们哩!”下江诸将虽然倔强缺少知识,然而素来尊敬王常,于是都感谢说:“没有王将军,我们这班人差点陷于不义。愿恭敬受教。”就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兵合在一起。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更加强壮,于是共进兵,攻破并斩杀甄阜、粱丘赐。

  等到诸将商议拥立宗室,只有王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拥立伯升,而朱鲔、张..等不听。等到更始即位,以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另攻取汝南、沛郡,还入昆阳,与光武共同击破王寻、王邑。更始西都长安,以王常行南阳太守事,令他专命诛赏,封为邓王,食八县,赐姓刘氏。王常性恭让俭朴,遵守法度,南方都称赞他。

  更始失败,建武二年(26)夏天,王常带妻子到洛阳,裸露上身向光武谢罪。光武看见王常很欢喜,慰劳他说:“王廷尉很辛苦。我每想过去,共历艰难困苦,何日能忘。你久去而不来,难道要违背过去的话吗?”王常以头叩地谢罪说:“臣蒙天命,得以执鞭托身于陛下。始遇于宜秋,后来又会于昆阳,幸赖神灵武会,成为同心之交。更始不弃愚臣,任以廷尉代理南阳太守。赤眉破更始,使人伤心失望,以为天下纲纪再度破坏。听说陛下即位河北,心明眼亮,今得见于帝庭,死无遗恨了。”帝笑着说:“我与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不忧南方了。”于是召集公卿将军以下大会,特为群臣介绍说:“王常与众人兴义兵,明于知天命,所以更始封他为知命侯。与我相遇在军中,尤相厚爱亲善。”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为山桑侯。

  后来帝在大会中指着王常对群臣说:“此家率领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是忠臣啊!”这天迁王常为汉忠将军,派遣他南击邓奉、董讠斤,命令诸将都归属于他。又诏令王常北击河间、渔阳,平定诸屯聚。建武五年(29)秋,攻拔湖陵,又与帝会于任城,因而从帝破苏茂、庞萌。进攻下邳,王常部在城门大战,一日数合,贼逃入城中,王常追击逼迫,城上箭如雨下,帝从百余骑自城南高处观看,王常战斗很勇敢,派遣中黄门驰诏书让其引还,贼于是投降。又另率骑都尉王霸共平沛郡贼。建武六年春,征回洛阳,令其夫人迎王常于舞阳,归家上冢。西屯兵长安,拒隗嚣。建武七年(31),光武遣使者持玺书即拜王常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尊显。王常别击破隗嚣将高峻于朝那。隗嚣遣将过乌氏县,王常邀击攻破隗嚣部。又将保塞羌诸营壁降服,都平定了。建武九年(33),击内黄贼,破降之。后又北屯故安,拒卢芳。建武十二年(36),在屯所去世,谥封为节侯。

  儿子王广嗣位。建武三十年(54),徙封为石城侯。永平十四年(71),因与楚王谋反事有牵连,封邑被废除。

网站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
本文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88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2023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