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1日19:00,金小贝老师又开始直播读《古文观止》了。
为什么是“又”呢?这只是小贝老师新开的一个课程之一。
小贝老师永远在学习探索的路上。在学校当老师的19年里,从没停止过对教育教学的研讨;出走学校后,她依旧热情满满:写作、线下讲座和上课、线上直播、团购……每件事都认真做,每件事都做得挺好!
这真是人生应有的态度和境界呀!
图片
《古文观止》是古人学文言文的入门书,如同学诗要熟读《唐诗三百首》。
大学时,“古代文学”是必修课。当年我拿到了“90分”全班第一的高分,有幸得到少辉老师“谁拿第一就送一本《史记》”的奖励。
大四备考研时,翔实读了《古代文选》几本,中有繁体字我畅读无阻,连我自己都惊讶。每一篇我都仔细做笔记研读过,不说都能背,至少熟记于心。
然而,我再抱起岳麓书社出版的、有全注全译的《古文观止》,读了开篇《郑伯克段于鄢》,瞄了几眼教材学过的几篇,我就读不下去了!
02
为啥?
一是,我太久没有抱着一本完整的书来啃了,没有形成深度阅读的习惯。
我可以说“我要带娃”,明显就是借口——碎片化阅读、图文和视频快阅读时代,让我们失去了沉心阅读的习惯和环境。“阅读自律”变得很难。
二是,没养成读古文方法。我习惯了逐字逐句对照翻译阅读,重点在“文言”语言文字本身,没有融汇贯通。更别说领会文章的主旨、启发和思考。
我这“惰性阅读”。
由此,再一次证明:“阅读很重要!”
那为啥要读《古文观止》?
第一,学生要考试的。高考文言占大头。
这当然是“最功利”、“最直接”的想法。小贝老师这直播课对象是中小学生为起点。
第二,培养(古文)阅读理解力和阅读习惯。
第三,培养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力。
读史使人明智,读经典让人开悟。网络时代人更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老祖宗就是腐朽的封建的落后的。人类历史发展千百年,人性几乎没变。你以为在网络上接触一个“新潮理论”,说不定老祖宗早就告诉你了,还有深刻的史实让你信服。
读《古文观止》不是让你变成老学究,而是多一种思考的方向性、看世界的眼光。
图片
03
这本书该如何读呢?
像看小说一样畅快淋漓肯定不现实,像读教育教学理论书一样,读完就能洋洋洒洒千百字读后感不适用。
开篇《郑伯克段于鄢》。大学时少辉老师讲:
“在《春秋》里就用这一句话说明这件事。亲兄弟争权用‘克’,是否定庄公这种行为。这正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体现。”
小贝老师引导:
“详细写‘申’,是突出它很重要,是有故事的地方。
古人编排书籍有其章法。《诗经》开篇讲谈恋爱,古人注重夫妇之德、兄弟道义,个人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就像现代心理学倡导,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第一位。否则一个家会乱套的。《古文观止》开篇讲“兄弟相处”是有深意的……”
小贝老师在讲解文本时注重故事的启发意义和思考。我听来都新鲜,更何况小学生?
你说我要不要读?
怎么读?
结合我个人现状,我将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熟读文章本身,由熟到陌生。
有注释和译文,文言本身不是障碍。文章内容和故事要熟记于心。我准备先复习教材学过的几篇,跳动读此书的兴趣和耐心。
二,边读边作笔记,写下思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光靠“眼和耳”难读通此书。读到几篇,就在“简书”日更写下阅读收获。
三,板块专读,反复读。
《古文观止》的以“板块”和作品作者来编排。如前几卷是《左转》、《国语》等,我可以集中读《史记》几篇,或专研读韩愈文章。
选文读通后,可以结合作者生平以及其他文章来理解。
读完后,“反复读”很重要——一篇文章读好几遍,也指读到相关的又可以返回来再读、有感悟了再读几遍温故知新。
这本书翻一遍很快。但要读透,估计我得花半年一年或者更久的时间。
放在床头,每天翻一翻,写一写。
PS,
一不小心又写了1500字,耗时1时10分(含中间给娃喂奶擦药)。全程手机操作,这算快的了。
为啥要写作,要阅读?
为了锻炼思维、提高表达力,跳出自己的信息茧房,反思自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