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是把杀猪刀
杀尽你我身上的锐气
1969年,17岁的王小波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奔赴云南插队。
然而,发誓要闯荡天地的他,刚到农场就发现,周遭的一切都被套进了统一的模子里。
人们需要白天认真干农活,早晚读语录,一次不能落下。而猪和牛,则要老老实实繁育后代,拼命吃糠走向餐桌。
逆来顺受的芸芸众生中,唯有一只猪与众不同。王小波看得大呼稀奇,于是罕见地以动物做主角,写下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从名分上来说,它是肉猪,就该窝在圈里吃吃喝喝养膘,等着将来被宰。可它偏偏不听安排。一天到晚四处游逛,不是像山羊一般跳过猪圈,就是像野猫似的蹿上房顶。
它还拒绝被阉割,要是谁敢拿刀靠近,就一通大吼把人吓走。
它对食物的挑剔也是让人瞠目,非细米糠熬的粥不吃,时常引得同伴们眼红嫉妒。
更神奇的是,它吃饱后不在圈里躺着,非要跳上屋顶晒太阳,并兴致勃勃地模仿汽车鸣笛声。
由于它模仿得太过惟妙惟肖,以至于误导了平日听汽笛声收工的知青们,他们竟提早收工了一个小时。
长久以来,对于这只事事不听安排,处处与众不同的猪,农场领导们早就深感头疼。
他们开会一致决定,对它展开捕杀。
对此,王小波感到不可思议,当生活中出现不可控的“异类”,就一定要“赶尽杀绝”吗?
仔细想来,残酷的现实一向如此。
曾经的你我,也像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心有棱角,身长尖刺,一心拒绝生活的死板设置,想要跳出规则桎梏。
可一旦脱离世俗轨道,稍稍有些出格举动,就会遭受社会的各种磋磨和敲打。
你被剜去自尊,我被剔掉骄傲,各自落下满身伤疤。
可这才是生活,不折腾到痛不欲生,体无完肤,哪叫生活啊!
02
命运面前讨生活
没有谁是容易的
亦舒说:“逼人的,一向是生活。”
生活的百般刁难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尚且有勇气表达愤怒,拒绝被煽割、被捆绑。
可人们却各个丢掉喜怒哀乐,连声“不”都不敢说。
你看,老张在卑躬屈膝,明明被领导客户骂得狗血淋头,却将那句“不干了”吞下,低头赔笑“好的收到”。
再看,老李在卖命死撑,明明被肩上的负累压弯了腰,却红着眼眶咬牙硬杠,还给自己鼓劲儿“再忍忍”。
人到中年,活得真不如猪啊。
既要尽心安抚高堂白发,又要奋力托举膝下儿女,更要八面玲珑讨好上司老板……
今天低声下气,明天点头哈腰,处处费心讨好,唯独忘了关照一下苦哈哈的自己。
这世间,没有谁是不苦的啊。
03
在按部就班的生活里
不妨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有人说,中年人被生活拘囚的模样,实在太卑微。真不如王小波笔下的猪兄活得勇敢快意。
的确,面对火枪的围攻,猎狗的撕咬,猪兄始终不肯投降,冷静与之周旋。
在兜了几圈后,猪兄瞅准空子一头撞开包围圈,向着前方狂奔,从此自在畅游于天地。
人到中年,就像爬到了半山坡。
还来不及喘口气,就被生活不由分说一把掳住,被按着头皮往下滑。
但你我不能因为做了过河的卒子,就任由生活凌辱;更不能挨了命运的巴掌,就畏惧地把盛满理想的坛子一个个击碎。
命运的洪流再汹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不退半步,迟早能横渡彼岸。
现实的手腕再强硬,只要面不改色,无惧无畏,就能与之对抗到底。
中年人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残酷后,依旧理想不灭、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