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读来虽苦,但却苦中带暖——名家名篇余华《活着》赏析及推荐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代表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英法德俄等数国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后因其他作品也获不少奖项。

内容简介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亦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凝缩其间。《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余华的《活着》让众多读者感慨,用冷漠的口吻叙述了中国动荡而多变的时代和福贵侥幸又苦难的人生,随着周围人一个个死去,让对主人公福贵产生了怜悯之情,却也从中获得了一份宁静。一个少爷,却因自己吃喝嫖赌,最终挥霍了整个家业,为了还债,和家人搬出了大院,搬进了茅屋里。不久,父亲因摔倒在地而离开人世,妻子也被老丈人接走。接下来,福贵经历了抗日战争、内战、饥荒、大跃进、文革……在这期间,亲人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在那个年代,他用自己布满老茧的手埋葬了自己的亲人,也流干了自己的泪水。命运多舛,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伴终老。他的心底其实在滴血,在哭泣。值得庆幸的是无论面对怎样的打击,他始终没有被击倒,他仍活着,艰难地与命运抗争着。读这本书的过程我很平静,除了有庆献血而死的描述让我呼吸急促。在那个年代像福贵式的悲剧小人物多如牛毛,他们愚昧,勤劳,坚强,隐忍,他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无法喘息,唯有努力活着才能活下去。福贵的悲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悲哀,谁都无法幸免。第一次读余华作品的时候,他看似沉重冷静的描述却字字见血。这本书太冷静,叙述和文笔太朴素,以至于当悲剧和死亡接踵而至我捧着书都有点喘不过气。人总需要勇敢生存,福贵身上那种意志,让人感受到活着的力量。一本好书就是看的过程中不断想,我为什么才开始看。太多想流泪的地方,到最后有一些伤感,有一些庆幸,也有一些平静。其实很喜欢序里的一句话: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以及,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无论生活多么悲惨,人都要坚韧地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是胜利。活着,为自己,为爱你的和你爱的人。活着,比什么都好。当你遇到什么不幸,什么困难,什么磨难,希望你能来翻看这本书,从这本书你可以看见人生悲苦,看见底层人民的乐观和坚强,看见生命的柔韧,看见命运和岁月那不动声色的力量,相信这本名家名篇能对你有一定程度上的启发。

原文经典语录鉴赏

▲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 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 人生就像一段旋律,在跳动的音符中完成生命的过程。

▲ 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读来虽苦,但却苦中带暖——名家名篇余华《活着》赏析及推荐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