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鉴赏

《活着》这部小说,朴实而单纯,其实就是一部关于死亡的平静叙述,人的死以及动物的死。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作者可以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好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温情深沉的情感基调在文本中的运用,使得《活着》成为余华的风格的转型标志。

书中福贵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一个人命再薄只要想活着,怎么也死不了。”有些人总是会因为某些自认为的不幸,便对生活绝望了。生命其实是没有幸福或不幸的,生命只需要你静静地活着。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往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自此真正的悲剧开始上演:妻子因患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死亡;女儿凤霞与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小说通过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余华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

《时代》周刊: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壹壹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书中情节也与历史背景结合紧密,体现社会变革对人性的摧残,我们可以看到大时代下最真实的环境。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像我们展示了生命的真谛,活着充满挑战、悲喜交加,却也不会有真正的绝望;活着就有希望,就需要乐观顽强的精神和面对生死的勇气。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网站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
本文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635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