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 大清王朝的迟暮 ——读《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这一部作品是晚清作家、小说家李宝嘉的作品。李宝嘉字伯元,其擅长八股诗赋、书画篆刻等多项才艺。李宝嘉开创了刊印报纸的先例,先后编撰了《指南报》和《游戏报》等报纸,后来又编纂了《世界繁华报》。

《官场现形记》是李宝嘉的谴责小说之一,也是清朝末期谴责小说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成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共有60回,是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联缀起来,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本书主要以晚清官场的情况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了旧官场的腐败、丑恶和黑暗现象。这部大作,将晚清时期的官僚社会的丑态总体的揭露出来,对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总体的解剖和无情的批判。从小官典史到中举并且捐官的下层士子,到州府长吏、钦差大臣、省级藩台等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官僚,不断的揭露了他们为了升官发财而做的种种的逢迎勾当,将近代中国晚清时期的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成为了一幅历史画卷。
本文将着重从三个大的方面赏析《官场现形记》这部巨著。
一、官场现形记艺术特色分析
《官场现形记》这部作品,从各种角度全面攻击了清朝末期的极端腐朽统治和极端腐败的官场现象,以辛辣的笔锋和讽刺,描写了各级官吏贪污腐化、不学无术、祸国殃民的丑恶形象。在这部书中,官场中的丑恶状态被揭露得淋漓尽致,李宝嘉更是直言不讳的称这样的官场为“畜生的世界”。其在语言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更是如神来之笔,在轻松的氛围中,就把一众贪官污吏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官场官场现形记》在非常多的小细节中都运用了讽刺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衣着等细节的描绘,使笔下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夸张诙谐的笔法使各色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呼之欲出,不仅使人捧腹,而且还拥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如作品中人物的名字,魏翩仁即是为骗人,史耀全即是死要钱,魏竹冈即是为竹杠,贾筱芝即是假孝子,时筱仁即是时小人,王博高即是王八羔,申守尧即是伸手要,梅漾仁即是媚洋人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成功塑造了一批贪财如命、寡廉鲜耻的官员形象,仅听名字就令人忍俊不禁。
最为经典的讽刺乃是第十九回、第二十回中的傅理堂形象,他一向自诩为道学家,外表上十分的清廉,但骨子里他就是一个异常贪婪、见钱眼开的虚假理学家。傅理堂临时代理浙江事宜,在他接印之后,竭力表明他的清廉和节俭。从上到下,穿的是旧的和打补丁的衣服,一双破旧不堪的靴子,一个老式的帽子。左右侍奉他的人,也得破衣烂衫。手下官员如果穿全新的,他便深恶痛绝:穿得越旧,越能从他身上得到好的差事。下属们有此捷径,便整天不理公务,争先恐后地抢购旧衣服,导致旧衣服比新的还贵。而从他衙门里来来往往的人,补一块,拖一块,挂一块,简直成了一群乞丐模样。但是,在节俭的样子之下,他没有一点清廉、正直之心。在他看来,凡是与自己沾亲带故的,有罪的他帮忙开脱干系。而得罪他者,无论有没有才能,一律蛮横指责。平时在众官员面前,满口讲理学家的“慎独”功夫,暗地里却与女人鬼混。作者以辛辣的讽刺手法,夸张的描述,给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假理学家。
二、官场的污浊与黑暗
官场的腐败,自然会导致道德沦丧和吏治的黑暗。那些“居庙堂”的官员们,不学无术,只知声色犬马,“千里为官只为财”。而所谓的“政绩”,无非是劳民伤财,祸国殃民。胡统领被命严州剿匪,一路花天酒地,狎妓淫乐。为冒领军功,又纵兵烧掠、奸淫妇女、无所不为。将百姓狠狠地洗劫了一通,却还希望老百姓能够送其万民伞以示剿匪有功。胡统领“凯旋”班师,立即申报邀功领奖,列述剿匪数、有功者、保奏者等等,特别申报耗银多少万两。那些受“匪患”和“兵患”的穷苦老百姓,在这些个贪官污吏的剥削和压迫下,毫无办法,只得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何其悲惨!但是胡统领却“剿匪有功”,而且更是中饱私囊了一大笔银子。
那些处在下级的小官吏们则擅长逢迎,溜须拍马,认为做官的哲学和第一秘诀就是奴颜婢膝,即所谓“多叩头,少说话”是也。湍制台家有十美妾,下属官员过翘为了巴结湍制台,特地到江南买了两个绝色女子进献,凑成“十二金钗”。更为龌龊肮脏的是冒得官——其官职是冒充别人的得到的,不料某天事泄,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顶戴,他竟将亲生女儿献给上司。人心叵测,世事难料。两个红州县周果甫与文案戴大理貌合神离,暗自较劲。先是周阻碍戴的升迁,后来戴更是倒打一耙,狠狠地报复了周一把。看似波澜不惊,暗地里却是刀光剑影、绵里藏针。时筱仁恩将仇报,对其原来的主人落井下石,真乃实小人也。更兼书中那一群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目不识丁的酒囊饭袋:大字不识的刘大侉子、自以为是的黄三溜子、愚笨无知的田小辫子等,更是晚清官场的一宗特产,官场的文化品位也荡然无存了。描绘出了一幅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官场群丑图。纵观全书,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人性的堕落与异化竟到了令人发指、触目惊心的形势,作家直斥为“畜生的世界”。
三、清廷之腐朽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官场现形记》这部作品正是在清朝末年那个特殊的时期,作者根据贪官污吏的种种恶行,政府从上到下腐朽堕落的真实事例加以艺术改造而成,客观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官场社会。我们可以从这部伟大的作品中窥测出清廷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贪官横行和普通老百姓民不聊生。自隋朝创立科举制,历经诸朝完善,至明清鼎盛,读书科举历来是做官的正规途径。但是在清朝末期,捐官——即卖官鬻爵这样的事却异常普遍,用钱来买官,根据官阶的不同来定价。在当时官场社会中,只须有大把的银子,有大把金钱,就能做官,只要能出得起价,就能做大官。这是一个多么病态的统治体系。在这样的统治之下,无论是洋务也好,新政也好,又有哪个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呢?况且这些个迂腐透顶、不知进取的统治者又能有几个真正关心国家兴亡、百姓安居乐业的呢?
我们来看看书中一些搞洋务的典型官吏。没什么才学,但非常善于投机取巧的洋务局文案委员陶子尧,趁抚宪大人求有用条陈的时机,抄袭了别人的文章并改头换面,东拼西凑,呈给抚宪大人。其中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有些内容连他自己都不甚了解,竟然给糊弄过去,深得抚宪大人的欣赏。于是抚宪大人立刻批准拔款白银二万两,委派陶至上海购买机器以办理洋务。至此陶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派头十足,竟夸口说:“山东一省讲洋务的,除了中丞,竟没有第二个人我可以同他谈得来”。然而到了上海之后,四处结交酒肉之友,整天出入烟花巷中,花天酒地,肆意挥霍,很快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办机器的正事抛之脑后,所带公款也消耗了大半。待上司怪罪下来,他竟依靠外国人的权势,免除了这一场灾难。陶子尧只用了公款一半的一万两银了,通过买办向外商订购机器,竟 “报销”四万两银子狠赚了一笔。
洋务中出色能员南京候补委员毛维新只会背诵过时的《江宁条约》,但是反于此大享其名,被吹嘘为“毛令不但熟悉洋务,连着各国通商条约都背得出的,实为牧令中不可多得之员。”酷慕维新的江南制台文明也是一个胸无点墨的官员,被毛三言两语唬得心花怒放,便委了毛洋务局的差使。这样的酒囊饭袋哪里会“维新”、会办理“洋务”和实行“新政”呢!所谓新政,在清廷腐朽无能统治的背景下,无非是换汤不换药,骗骗日益觉醒的民众罢了。而政府的公款,国家的矿产,百姓的生命、尊严和财产等等,曾之中国人民的血汗和赖以生存的资源,便在“新政’ 和“实事求是”的话语中流进了私人和外商的腰包,同时也使官场彻底腐败。满清统治者的统治大厦已经被内部蛀虫一样的贪官污吏掏空,摇摇欲坠,倾覆和灭亡是其必然。

《官场现形记》这部艺术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整个晚清官场的黑暗,将晚清时期的腐朽无能全面、透彻地暴露出来。对晚清的封建统治集团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这不仅是一步小说,更是一部晚清政治的官吏史,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作者从一点推向全面,由横向推向纵向,勾绘出了一张张表现力极强的官场现形图,各色人等栩栩如生,贪官污吏的丑恶形象呼之欲出。对清朝末期腐败的官僚政治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解剖,上自国家的栋梁之臣军机大臣,下至地方的官僚小吏,对不同阶层的官僚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从卖官买爵、贪婪成性的官吏和黑暗的官场的运转机制,到无官不贪、无吏不污的腐败现象。一眼望去整个统治阶层尽是老虎和苍蝇,整个政治体制都是腐朽不堪。清政府对内横征暴敛,“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纵容为官者贪赃枉法;对外不敢反抗外敌,懦弱无能,丧权辱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政权,必然被时代所抛弃,被历史所埋葬。

(作者:外语学院  研究生 王丹 )

网站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
本文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630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