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如山的父爱——《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音乐鉴赏家、文学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在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所写的家信。这些家信都是发自内心的性情文字,全面地展示了傅雷夫妇与傅聪的精神交流。既然是信,这本书自然是与众不同的。读完这本书,我的直观感受便是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记录的事情十分琐碎:每一封信都要问有没有收到信,有没有写信,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更多的时间是在和儿子探讨在我看来“十分枯燥”的艺术话题。然而,当我再一次翻开它时却发现:这本书真是“形散神不散”。有一条主线将这些家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它们发出那样可贵而伟大的光芒:那就是如山的父爱。图片

 

首先,在生活方面,他时时刻刻为儿子着想。傅聪初出茅庐之际,他多次提醒儿子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不能忽视礼仪。同时,也不忘在儿子失意时给予鼓励,在儿子取得成绩时告诫其要谦虚,教导儿子理财的诀窍,与人交往的艺术,处理情感问题的方法……除了精神上的帮助,他也在必要时为儿子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可以说,正是这些细节之处的关心与叮嘱和雪中送炭的物质补给,保证了身处异国他乡的傅聪的健康成长,体现了傅雷对儿子深厚的爱和为人之父的无私奉献精神。

其次,他也常常在与儿子就艺术、文学、人生哲理方面的话题的切磋中提高儿子的文学艺术素养,逐渐培养他的人格,让他明白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的意义。这体现了傅雷“德育为本、不单注重艺术教育、培养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的根本教育思想,与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成就了傅聪,也使无数读者如醍醐灌顶。至于他这样做的原因,又何尝不是对儿子的无限期望和爱呢?

最使我感动的是傅雷对儿子率真、坦诚的道歉。傅聪小时候,傅雷的教子方法过于严厉,有时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其夫人也因此在精神上备受折磨。时隔多年,傅聪就要远渡重洋到海外留学,傅雷却在分别之后不久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毫无顾忌地放下父亲的尊严,真诚地向儿子道歉。“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读到这句话时,我相信,他们父子之间的隔阂已经彻底被打破,多年的鸿沟之上也已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在青春期的我看来,他对我是很冷漠的。我们曾一度为了一些小事闹过矛盾。读完《傅雷家书》,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肤浅。父爱或许不如母爱那么温暖细腻,却像那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宽广,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傅雷家书》是一位大家的真实写照,是一本呕心沥血的家教范本,更是一首父爱的伟大赞歌!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如山的父爱——《傅雷家书》读后感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