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的史诗,激荡的悲歌——读《白鹿原》有感
西安市昆仑中学 解静
初遇《白鹿原》,是在高中,闻名拜读,却失望掩卷,那“粗陋”的人物,浓郁的“土味”一度让我对本土小说敬而远之,毕竟青春年少更喜欢纯净美好,至少也是田园牧歌;大学暑假,一个契机,再读《白鹿原》,虽不再反感,却总觉云遮雾罩;而今人到中年,又读《白鹿原》,方觉震撼不已,感慨万千。
一、激荡人心的恢弘场景。著作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政府覆亡至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国仇家恨交错纠缠,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让人不禁感叹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沉浮,也不觉在人物的生死悲欢中反思一段民族历史。
二、引人深思的饱满形象。著作刻画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合罢书卷,他们依旧活生生的立于脑海,令人久久难忘。
图片
白嘉轩。他是白鹿村的族长,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传统家长。他质朴踏实,一生守着田地,兢兢业业;他仁义宽厚,待长工鹿三如同家人,饥荒之年仍留他熬活;他以德报怨,对因私愤将他腰骨打断的黑娃默然宽容,等其浪子回头;他公正无私,对触犯族法的儿子忍痛严惩,教他重新做人;他坚韧沉稳,殁了六房妻子,仍不失信心,重组小家,振兴家族,在世事变幻、饥荒瘟疫诸多不测中,无畏无惧、毫不慌乱,带领族人一次次走出苦难。辛苦培养的继承人孝文的堕落是他最深的伤痛,然而悲痛晕厥之后,他再次抖擞精神,重整家风。他永远挺直着腰杆,即便腰骨被打断,从此佝偻,也高昂着头颅。他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于家于族磊落无私,坦荡无畏。在他身上,我们几乎看到所有中国传统美德,他俨然是白鹿原的灵魂。然而,他有多坚定就有多顽固。他无法接受女儿白灵私自背弃婚约, “混”在城里(加入共产党),宣布与其断绝关系,至死不见;他不允许与黑娃私奔的田小娥进入祖宗祠堂,在小娥死后冤魂显现村人胆战时,大声呵斥,筑塔镇压;他不能允许自家断后,掩盖儿子孝义的不育,让儿媳私通长工从而怀孕。白嘉轩的保守和封建令人叹息遗憾!然而那是时代对个人的影响与束缚,深受传统思想浸染的他又岂能挣脱。尽管如此,白嘉轩依然是《白鹿原》最光辉的形象。
鹿子霖。他完全是白嘉轩的对立面。他虚伪,对孝文卖地、买房与他欣喜若狂却假装为难。诱使孝文堕落,给白嘉轩致命的打击,却又假装真诚施以援手收买人心;他好色,作为长辈却利用职权勾引小娥,寻欢作乐、利用完毕之后又恶语相向,弃之不顾;他圆滑,在出任乡约时,凡事避重就轻、明哲保身。他看不惯鹿子霖,一辈子都在与之争高下,财力、地位、面子……但最后还是输的一败涂地:两个儿子不受控制,自己被批斗吓疯,冻死在自家的柴禾房。这样的结局也算罪有应得。尽管如此,鹿子霖仍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如此好色,面对儿媳的勾引,他毕竟是拒绝了;讨厌鹿家,设计孝文,却也并不想看着它彻底败落;因儿子逃离婚姻,对亲家冷先生的歉意是真诚的;老来得孙,那份质朴的慈爱与满足也是动人的。他更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混合着善与恶,正与邪,高尚与卑下,坚韧与脆弱。
朱先生。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他学识渊博,通透世事,儒雅淡泊,冷静谦和。他在白鹿原组织乡贤,编纂县志;制定乡约,纯良民风;兴办学堂,教化后辈。国难当头,他又不顾年迈,毅然弃笔从戎。他完成心愿,安顿好儿孙,留下遗嘱,悄然离世。一个多么慧达的人啊,他连自己的死亡都能预知和安排!他嘱咐,自己的葬礼不要仪式,一切从简!朱先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正直豁达,心怀天下。他是白鹿原的清风明月,精神导师。
白孝文。一个令人叹惋的形象。他是白家长子,亦是白嘉轩选定的继承人,被田小娥勾引,从此堕落。抛妻弃子、变卖家产、吸食鸦片、寻欢作乐,以至于沦落到沿街乞讨,哄抢舍饭的地步。直至被鹿子霖、田富贤引荐,才又走上正轨,当了国民革命军的一个营长,后窃取胜利果实,官至县长。白孝文在父亲的厚望中成长,遗憾的是他遵循父亲的教诲,却未能真正形成自己正确的处事原则与标准,因此在正统思想教育中成长的他遇到田小娥这样不拘礼法的山野女子便无法自已,以至为她与父亲逆反对抗。他糊涂轻信,认敌为亲,不能洞察鹿子霖的阴谋反而对其感激不已;他不辨是非,鲜耻无情,枪毙黑娃,独坐高位。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卑劣,也看到了命运的无常。
黑娃。他做过长工,当过土匪,闹过革命,当过国民党军官,落魄过,荣光过,在寻找光明的途中被迫沦落,在学为好人之时却不幸陨命。人生起落,可悲可叹。黑娃不失为一个血性男儿,他贪恋冰糖的香甜却毅然把鹿兆鹏递过来的点心扔掉,是源于一个少年的自尊与倔强;他宁愿出去闯荡,面对未知的风雨,也不愿像父亲陆三一样在白家当长工熬活,享受护佑,是觉醒的自我对父辈的反抗;他看不惯白嘉轩挺直的腰杆抡棍将其打断,是对权威的回击和自我确立的冲动。他不计后果,毅然与郭举人的小妾田小娥结合,热烈相爱。他勇武刚健,果敢义气,无论是做土匪头子还是国民党军官都备受敬重。他强烈的渴望在白鹿原上刮起一场风搅雪,把旧的生活全部打乱。这是一股可怕又可贵的新力量。只是由于时代和出身,他文化不高,视野太窄,经验不足,缺乏一位革新者必备的素养,所以注定成为悲剧。
图片
田小娥。这是一个与白鹿原格格不入的人物。她勾引自家的长工黑娃,与长辈鹿子霖苟合,诱惑纯良的白孝文。她被祖宗祠堂拒绝,被村人辱骂,被公公杀死,被随意掩埋,又被筑塔镇压。她果真是一个淫荡无耻,十恶不赦的女人吗?不,她原也善良,她与黑娃真心相爱,即便不被接纳,与他守着破窑,也毫无怨言;为了营救黑娃,被迫委身鹿子霖;被蛊惑设计陷害白孝文,却发现他是好人而心生同情。只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柔弱女子,她的生存太艰难。她被迫做了小妾,受正室欺负,没有任何幸福可言;她想与黑娃好好过日子,却不被族人接纳;她想静静等黑娃回来,却被各色男人诱惑利用。作为一个活泼泼的生命,她要为自己抗争!于是,她大胆走近了黑娃,她化作魂灵,申诉冤曲,引发瘟疫,让世人颤栗。即便是被筑塔镇压,也要化作白蛾翩翩起舞。她纵然不算一个好女子,只是依靠本能活着,但在沉闷的封建社会里,她比那些所谓的贞妇烈女蓬勃的多,新鲜的多!
白灵与鹿兆鹏。他们是白鹿原真正的新生力量。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有胆识,像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古老的白鹿原。他们加入了共产党,为了自己的事业无所畏惧;他们抛弃旧婚姻,勇敢的追求真正的爱情。尽管遭遇了太多坎坷,也留下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结局,但他们就像那龟裂的土地上冒出来的一点嫩芽,带给人的是更多的昂扬与力量。新生事物必然会遭遇打压,但他们拥抱的将是光明的未来!
一个个人形成了生活,一群群人筑造了历史。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演绎了白鹿原耐人寻味的风土人情,也叙写并见证了白鹿原的历史。白嘉轩老了,他对后辈的教管已然力不从心;鹿子霖疯了,他的所有追求都已坍塌;朱先生死了,白鹿原熄灭了烛照前路的精神之光。后辈们也在时代的变革里各自奔突:白孝文茫然的随波逐流,黑娃满腔热血寻找光明,鹿兆鹏和百灵坚定的奔向太阳。古老的白鹿原在变革中震颤!历史就是如此,每一次新生都将伴随着痛苦的阵痛!感谢陈忠实先生,让我们在如此鲜活的人物身上再一次深切地体会了人世的悲欢,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
三、回味不尽的乡土气息。阅读白鹿原,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坚硬的土地,飞扬的黄土,苍凉的塬坡,如血的残阳。粗野而温情。它常常把我带回儿时渭北乡下的那段生活,那青砖门楼、土坯瓦房、烧热的土炕、刺肉的凉席、高高的灶台、呼呼的风箱、清晨扫院子的扫帚声、飘着鲜绿荠菜的包谷榛……它们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带着遥远的温情,让我一遍遍咀嚼。是《白鹿原》让我再次去审视自己的故乡,它的粗糙、质朴、包容和坚韧。
四、令人神迷的魔幻色彩。《白鹿原》真实的令人震撼,却又奇异的让人着迷。白鹿原上时时掠过的白鹿,朱先生的未卜先知,白灵牺牲前给白嘉轩、白赵氏的托梦、小娥魂灵的附体,镇妖塔旁飞舞的白蛾都给作品蒙上了一层奇幻的色彩。他们巧妙地影射了隐秘的民族心理和精神状态,亦真亦幻,令人神迷。陈忠实坦言他曾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白鹿原》也确实有百年孤独的影子,只是作品对民族思维与心理的把握相当到位,所以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白鹿原》是一部瑰丽的史诗,一首激荡的悲歌。再次读来,定然还会品出新的滋味!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