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庆忠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善良就是对弱小的生命有痛爱,对别人的遭遇有热忱,对卑微的人有包容,对后来的人有承担。”
善良其实就是悲悯情怀。
聪明是天智,而善良却是一种选择!
《红楼梦》中,尤氏是一位十分善良的人。
尤氏,别名大奶奶、珍大奶奶、珍哥儿媳妇,宁国府族长贾珍的继室。官封三品诰命夫人,当家奶奶。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继母尤老娘和前夫有两个妹妹,尤二姐与尤三姐。
尤氏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懦弱。她的才能集中体现在“独艳理丧”、“攒金庆寿”和薛蝌与邢岫烟主亲料理操办上。而她的善良则集中表现在拯救入画进宁府。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自杀自灭、一败涂地”的开始,也是盛极而衰、泰极否来的分水岭。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对抄检进行了详细描述:别的暂且略过,谁知在入画处查出了问题,共搜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
入画是惜春的贴身丫头,哥哥在贾珍身边当差。因父母在南方,兄妹暂时跟随叔叔。谁想叔婶不争气,只知道喝酒赌钱。哥哥无法,只得把当小厮的月俸及所得赏赐托人交给入画保管。这些搜出的东西,想是她们兄妹俩多年的积蓄。
别人犹可,惜春却当即翻脸,对着抄检的凤姐说:“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她,好歹带她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
入画安静柔和,人缘不错,与人并无冲突。佣人张妈能主动帮助传递东西,可见平时与婆子们相处和睦,并不像晴雯等人“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个个倒像受了诰封似的。”
领队凤姐“素日看她还使得”,也参与求情道:“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再犯,两罪俱罚。”
谁知惜春越发性倔,依旧不依不饶,“嫂子别饶她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她,我也不依。”立逼着凤姐将她带走。
想是惜春撵走入画主意已定,且有些迫不及待。第二天一早,立即“遣人来请”尤氏,将昨晚之事细细告诉了,又将入画的东西一概要来与她过目。随即绝情地说:“今日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
尤氏当即明白原委,立即帮入画辩解:“实是你哥哥赏她哥哥的,只不该私自传送。”
不管惜春如何语中带刺,尤氏仍然放下“嫂子”的架子,故意叱骂入画“胡涂脂油蒙了心的!”然后似乎有点低声下气地替入画求情,并当众作保,“她不过一时胡涂了,下次再不敢的。她从小儿服侍你一场,到底留着她为是。”
惜春自幼无母,老太太见她可怜,命太太抱过来抚养。入画是自小陪惜春长大的丫头,与尤氏并不亲近,按理“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
试想惜春的绘画才能之所以能够展现,《携蝗大嚼图》之所以能够有序绘就,在惜春挥毫泼墨、夜以继日工作的背后,当有一位铺纸递笔、磨墨调色的助手,那就是丫头入画。
入画见尤氏求情,急忙又跪下哭求说:“再不敢了。只求姑娘看从小儿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处罢!”
谁知惜春天性孤僻,任人怎说,只是咬定牙,断乎不肯留着。在惜春看来,入画只不过是众多丫头中的一个。去了她还有彩屏和彩儿,但是在入画,就是自己的全部。
眼看着尤氏及“地下众人”的分解求情并不见效。不仅如此,孤介太过的惜春“越发得了意”,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竟扬言:“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以后你们有事好歹别累我。”话语“夹枪带棒”,无缘无故,不知好歹,又没个轻重。令人寒心。
惜春是谁?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长房嫡女。元春是二房嫡女,迎春、探春均为庶出。如果元春不是才选凤藻宫,惜春的地位应该高于元春,位列红楼“四春”之首。同时,她又是宁国府族长贾珍的胞妹,谁个敢惹?
尤氏的目的就是留下入画,而廉介孤僻、心冷意冷的惜春竟要“杜绝宁国府”,最终激起尤氏的悲悯情怀与正义担当:“即刻就叫人将入画带了过去!”
入画自小跟随惜春,与尤氏关系并不亲近。惜春稍小,“长嫂如母”,尤氏与惜春除了亲戚,更是依靠,犯不着为了一个丫头与她杠上。而尤氏之所以能挺身而出,公然与小姑子撕破脸皮、“不敢亲近”是缘于深入骨髓的那份善良。
“即刻”二字,描写出了尤氏的睿知卓绝与坚毅果敢,道出了“大奶奶”的杀伐决断与雷厉风行!这何曾是那个“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又怎么会是那个任人欺辱作践的“面团”?这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独艳理丧”的身影,体会到了那份“攒金庆寿”百事周全、事无巨细的精致,那份决绝与刚毅、狭义及担当……
尤氏有很高的地位吗?没有,她只是贾珍的续弦。凤姐敢跐着门槛,当众辱骂比自己辈分高的赵姨娘“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不就是因为她是贾琏明媒正娶的正房吗!
尤氏有显赫的根基吗?没有,她父母双亡,继母尤老娘时常带着一双拖油瓶的妹妹来贾府寻求“帮助”,不够给她丢人现眼的。凤姐敢当众羞辱贾琏“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话说的那样有底气,不就是因为她的娘家靠山是龙王也要来请的“金陵王”家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贾琏敢冒“国孝家孝”于不顾,背着父母、停妻再娶尤二姐,还那么义正辞严、理直气壮,不就是借口“子嗣艰难”、凤姐没有给他生个“儿子”吗?;赵姨娘敢将茉莉粉照芳官脸上摔去,并上前掌掴“两个耳刮子”,凭着就是她儿女双全,这也是她硬气的原因,霸道的底牌。
无根基、无地位、无儿女,这就是我们的尤氏。但她却有一份高贵的品质,那就是善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是的,唯其那份沉甸甸的善良,却能够感天动地、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尤氏全力护着的入画有错吗?当然有,而且错得不轻!连上夜婆子“多馀攒下蜡烛灯油等物”都是“赃”,“不许动的”,何况从外边“私自传送”进府内的“男人的靴袜”,诚如贾母所言:“你姑娘家,那里知道这里头的利害?……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盗,什么事做不出来?倘有别事,略沾带些,关系非小!这事岂可轻恕?”
其实凤姐与王夫人商量抄检大观园的目的很明确:丫头太多,保不住生事作耗。无故裁革,姑娘们委屈,太太过不去。趁着查赌这个机会,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磨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人。一保没有别事,二可省些用度。
抄检大观园共驱逐人员八位。拿个“错”撵出去的人和原因分别是:晴雯“只嫌她生得太好了”;芳官、藕官、蕊官“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四儿“不怕臊的。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贾兰的奶娘“十分的妖乔”;五儿有争论,姑且算“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除此之外,坐实查出问题的只有司棋和入画。
连随便“拿个错儿”就可以“撵出去”,况且真正有错的入画,驱逐是名正言顺,理所应当的!
贾府的处罚规则一般为打板子、罚月例、革银米、拨入圊厕、打发庄上,最严厉的就是撵出去。
为此,留下来是他们的最高奢望。金钏宁肯投井而亡,也不出去,正如她自己所说“太太要打要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
晴雯因为跌折了一把扇子,宝玉假意要回王夫人撵走她,晴雯就立即哭道:“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被撵出去,或卖或嫁人,其实就是死路一条,即使“斩情归水月”,也不能走这条路……
纵观红楼这次自杀自灭的“浩劫”,不论对错死生,最终被保护留下来的只有一位,那就是入画,这也是尤氏给与她的“天恩”……
一代才女张爱玲在她的《红楼梦魇》中提到平生最“恨”之事就是“红楼未完”。是的,尤氏与入画最终都没有结局,我想当入画容颜苍老的那一天,定会想起藕香榭群芳草虫“携蝗大嚼”的场景,想起蓼风轩自己的孤苦无助与走投无路,想起暖香坞尤氏的奋不顾身与义无反顾,那“独艳”的身影、那朴实的善良是何等的铭心刻骨而又弥足珍贵……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