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看透高加林的悲剧,让你我少走许多弯路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一种选择,面临的都可能是不同的人生。

在路遥的小说《人生》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其主人公高加林,就是因为在年轻时,在事业与爱情上错误的选择,而影响了他的一生。

小说以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土地——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为主线,以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的悲剧,给我们三个警醒:

1

越是急于求成,越容易失败

孔子曰:“欲速则不达。”

如果做事一味追求速度,结果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高加林在事业上的失败,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他急于逃离农村,摆脱农民的身份,最终依然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是有才华的,他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他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他喜欢读书,经常去县里的图书馆图书看报,对文学有深入的研究;他曾在地区报上发表过诗歌和散文;

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志青年,却因为出身农村而壮志难酬。就连唯一引以为傲的民办教师职位,也被村支书的儿子三星顶替了。

一夜之间“拿工资”的教师高加林,变成了 “农民高加林”。

这个打击对于高加林来说是致命的。

他十几年的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做土地的“奴隶”。

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一度萎靡不振,却又碍于生计,忍气吞声,拼命用做苦力来麻痹自己。

表面上他渐渐接受了自己农民的身份,但骨子里依然保留着“跳出农门”的执念。

书中这样写道:“我非要到城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

转业的叔叔,给高加林带来了新的希望。

靠着关系与后门,高加林接受了叔叔部下溜须拍马的官员安排的城市里的工作,由“农民高加林”华丽转身为体面的“记者高加林”。

通过自己的才华与汗水,他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也在当地小有名气。

但是,他并不满足一辈子呆在这小小的县城里。

于是,他将自己的未来寄托于爱情,希望通过与高干子弟黄亚萍的结合来获取去大城市南京发展的机会。

然而命运再次跟他开启了玩笑。

黄亚萍前男友张克南的母亲,因为不满黄亚萍抛弃自己的儿子,公报私仇举报高加林走后门。

高加林失去了城里的工作,由体面的“记者高加林”,又回归了一个属于黄土地的“农民高加林”。

高加林先是通过走后门,获取县城里工作的机会,后又想通过与黄亚萍的爱情来实现去大城市发展的理想。

他三次身份的变化,有着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可奈何,但更多的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的这个下场。”

作家王蒙说:“任何事情,急于求成都是幼稚的幻想,急于求成的结果一定是不成,对此不应该有任何怀疑。”

事业打拼也和盖房子一样,偷工减料,急于求成肯定不牢固,禁不起风雨。

面对事业低谷,高加林没有沉下心来,好好打磨自己,而是把精力耗费在寻找“最短路线”上。

殊不知,世界上所有靠谱的路径,都要经历必要的辛苦,妄想走捷径,很有可能走上一条最难走的路。

很喜欢一句话,水没开,不是天气太冷,而是火候未到。没有成功,一定是量的积累不够。

庆幸的是,经

过事业的滑铁卢,高加林成长了,他明白了“说来说去,路还得自己走”。

2

别高估感情,也别低估人性

人这一辈子,不要过分高估感情,也千万别低估人性。

在爱情上,高加林有过两段感情,且这两段感情与他的身份转换息息相关。

当高加林丢了教师的工作,事业上失意的时候,是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用朴实无华的爱温暖了他。

巧珍炙热的爱,让他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但是,这段感情,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

在没有文化的巧珍眼里,高加林是完美的。但是对于高加林来说,刘巧珍更像是他治愈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是失意时,精神上的慰藉而已。

即便她再美丽善良、温柔体贴,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她是一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高加林选择了她,就意味着一辈子与黄土地、与农民割不开,扯不断。

所以在高加林到城里做了记者,大展才华的时候,刘巧珍变成了束缚他飞得更高更远的那根线,急于扯破。

这时,高中同学黄亚萍出现在他的生活里,黄亚萍出身高干家庭,气质不凡,两人高谈阔论,畅谈诗词风雅。

相比于只会絮絮叨叨母猪生了几个崽的刘巧珍,事业上蒸蒸日上的高加林毅然选择了对自己事业前程有帮助的黄亚萍。

尽管两个人无论在学识、见解还是生活的追求上都旗鼓相当、志同道合,可在这段感情里,掺杂的利益成分太明显,注定不能长久。

果不其然,在高加林被揭发走后门,跌回农民身份后,他们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

网上有人评论说,高加林就是现代版的陈世美。

也有人反问:如果是你,一个是农村没有共同语言的旧爱,一个是大城市志同道合的新欢,你会怎么选?

如果面临这个选择的是你,是我,又有谁能保证不会做出高加林一样的选择,至少会动过这样的想法。

《我的前半生》里唐晶说得好:“每个人都在探索生命的内涵和外延,走得快的那个不会等走得慢的那一个。”

人都有自私、利己的一面。

再深的感情,在现实利益面前,也经不起太多的考验。

然而人又是有血性、有底线的。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女朋友,但遇到更好的女孩该怎么办?

一位网友的回答获众网友点赞:

喜新厌旧,喜好厌坏,确实是人性使然。

但人不是商品,不能看见市场上有了更好的新款就换一个。如果任意放纵人性,会给生活带来许多纠结和麻烦。

的确,人的高级就在于,他能跟自己的人性作斗争,能克服“利己”,而趋向“利人”。

别高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不要对别人有过多的期待,无论是道德上的还是感情上的。

想要稳固的感情,不妨慢一点、稳一点。

成熟的选择、理性的交往,这样的关系才更长久,更牢靠,更幸福。

3

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希望

遭遇了事业与爱情双重打击的高加林,他的人生还有希望吗?

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又怎能长大呢?”

高加林奋斗过、拼搏过,认真地爱过,也无情地背叛过,人生有过高光时刻,也在好高骛远中丧失了根本……这样的生活经历,让他褪去了骄傲,也认清了现实。

他会记住曾经的教训,也会重新好好开始新的生活。

虽然高加林丢了工作,但是,资本还在。他的学识还在,能力还在。

更何况,他还年轻,二十几岁的年纪,只要脚踏实地,不再幻想,积极乐观,凭借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最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获得事业爱情双丰收。

路遥在小说的最后,借用德顺爷爷的一句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表达了对小说中的高加林,也是对现实中无数高加林人生的期望。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成过败过,输过赢过,但是,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希望。

4

人生可以潮起潮落,生活依然要艰难前行

《人生》告诉我们: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失意、不幸都是人生常态。要在坎坷中坚强,在逆境中成长。

好的人生,是把自己活成一棵树,享受得了阳光,也不惧怕风霜,在土壤与砂砾中,深深扎根,慢慢结果。

网站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
本文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474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