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劝说,孙权审时度势,反复掂量,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操。但是,进行这样一场风险很大的战争,不能不探讨军事上的可能性。那么,是谁为孙权做了可行性分析?孙权最后又是怎样决策和部署的呢?《易中天品三国》之“中流砥柱”将为您讲述。
建安十三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进而想统一全国,便挥师南下,直逼荆州。结果是刘表病故,刘琮投降,刘备逃窜,败于当阳。志得意满的曹操决定顺江东下,消灭刘备,威逼东吴。面对强敌,东吴集团的谋臣将士们十分惊恐,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只有以鲁肃为首的少数人力主“抗曹”。此时,走投无路的刘备只有联合孙权才有一线生机,便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展开外交活动联孙抗曹。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透彻分析,孙权清楚地意识到投降曹操决无出路,而对抗曹操就只有联合刘备。然而,来势汹汹曹操号称八十万众,水陆并进双管齐下,在此危难时刻,谁能为东吴集团挑起大梁,率领孙刘联军夺取胜利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为您精彩讲述《易中天品三国》之“中流砥柱”。
上一集我们讲到鲁肃和诸葛亮都给孙权算了账,鲁肃算清了政治账,那就是不能投降曹操;诸葛亮算清了联盟账,就是联盟刘备对抗曹操完全有可能。但是我讲到诸葛亮算账的时候,我说了诸葛亮有几个账没算,其中一个就有战败了怎么办?那么这个账鲁肃也没算,鲁肃为什么也没算这个账呢?因为用不着,鲁肃算清了一个账就是你孙权投降曹操没有归宿,战败了一样,也就是你投降和战败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相比较而言还不如打它一仗,说不定打赢了呢;就算打败了,因为失败而没有归宿比投降没有归宿要光荣得多,所以用不着算战败了怎么办这笔账。那么鲁肃替孙权算清了政治账,但鲁肃没有算军事账;诸葛亮算了军事账,但这是另一方的意见,不是孙权集团内部的意见,孙权还必须听取本集团内部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
而这一点鲁肃想到了,因此鲁肃建议孙权立即召回周瑜。这个时候周瑜因为有任务,正在去鄱阳的路上,孙权接受了鲁肃的这个建议,立即把周瑜从去鄱阳的路上召了回来,听取周瑜的意见。那么这个事情在《三国演义》里面另有说法,《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说法有五点不同:第一点,《三国演义》说建议召回周瑜的不是鲁肃,是吴国太。为什么鲁肃不能提出这个建议来呢?因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鲁肃先说服了孙权,但是孙权还很犹豫,鲁肃建议孙权听取诸葛亮的意见,孙权和诸葛亮谈话,这个顺序和《资治通鉴》不同,但是更合理。那么就有了诸葛亮的舌战群儒,舌战群儒以后诸葛亮又和孙权谈话,孙权听了以后做出了决定要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这个时候张昭这些人又跑去找孙权说,哎呀,这下子你可中了孔明先生的计了,这刘备和诸葛亮是想把咱们拉下水啊,孙权又犹豫起来了。那么这个时候鲁肃再来提出召回周瑜的这个建议就有问题了,因为鲁肃现在已经有里通外国的嫌疑,没有公信力;另外按照罗贯中的定位,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到无用程度的这么一个人,他想不出这个办法来。这就要有一个人来说,这个人就是吴国太,这是第一点不同。
第二点不同,是《三国演义》说周瑜也不是孙权召回来的,是他自己回来的,他听说曹操要顺江东下,着急,自己回来的,这是第二点不同。第三点不同,是周瑜回来以后没有马上去见孙权,而是在自己的府中接见了或者说会见了江东的文臣武将。然后这两拨人就纷纷发表不同的意见,叫做文要降,武要战,纷纷不定,而周瑜不表态,态度暧昧,等这些人走了以后周瑜冷笑。第四点不同,是周瑜在会见了这些文臣武将以后,又见了诸葛亮,而且是主张投降,这个时候才有了下面的一场戏——智激周瑜。第五点就是周瑜成为一个主战派,是诸葛亮智激的结果。
第二点,形象不好。在智激周瑜的这个故事里面,周瑜、鲁肃、诸葛亮三个人的形象都不好。一开始是周瑜装腔作势,大唱投降论调。鲁肃和诸葛亮的反映是什么呢?鲁肃愕然,诸葛亮冷笑。鲁肃愕然是有道理的,因为鲁肃知道周瑜的立场,知道周瑜是个主张抗战的,而且周瑜在此之前还跟鲁肃打了个招呼,说子敬你不要着急,我自然有办法的,怎么一见到诸葛亮周瑜就换了一个人呢?他愕然了,但是他应该过过脑子,想一想周瑜这是为什么,他不过脑子,他跟着急,急得不得了,这哪像一个发表过东吴版“隆中对”政治家呢?诸葛亮形象也不好,诸葛亮什么样呢?冷笑,然后就对鲁肃说,子敬啊,你这个人就是死心眼啊,干吗跟我们刘豫州学啊,你看我们刘豫州对抗曹操落个什么下场啊?像公瑾兄多么聪明啊,老婆、孩子也能够保全,荣华富贵也能够保全,什么国家兴亡管他的呢!说这么一番话这像诸葛亮吗?
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这个态度,他不是一时的冲动。周瑜和孙氏集团是一个什么关系呢?第一,周瑜是孙策的铁哥们儿。《三国志·周瑜传》上头说法是“独相友善”,就是当年周瑜和孙策两个人同龄,孙策大一个月嘛,从小在一块长大,而且就是他们两个关系最好,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孙策后来接过了他父亲孙坚的班,也是依靠袁术的,而袁术对于孙策出尔反尔,一再封官许愿,又一再地变卦,孙策看见自己在袁术那儿没有发展,独立出来发展。这个时候是周瑜将兵迎策,周瑜带着自己的人马去接应孙策,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孙策去逝以后,孙权接班,又是周瑜带头拥护孙权。当时孙权还是一个将军,就是孙权和张昭以及其他人包括和周瑜这些人的关系,不能叫做君臣关系,只能叫上下级关系,但是周瑜带头行君臣礼。第四点,就是周瑜不但自己忠于孙氏家族,而且还拉来了一个鲁肃,鲁肃投奔孙权是周瑜的推荐和劝说。所以周瑜和孙权,和孙家是个什么关系呢?就像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那是拆不散的,那是铁得很,那么他不可能转变立场,他一定是站在孙权的立场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叫做没有必要来智激一下。
那我们就来看试探,这个试探有没有必要?为什么要试探?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周瑜这个人小心眼,气量狭窄啊,他信不过诸葛亮,他得试探一下啊。但是我们不能光讲性格,我们还要讲道理啊,从道理上讲,荆州集团或者说刘氏集团,和江东集团或者说孙氏集团,那是世仇,本来是敌人;本来是敌人,现在要联合起来了,是要试探一下,不要说本来是敌人,就是素不相识的人或者从来没有关系的两个集团、两个企业要合作一把,也得试探一下是不是。但是既然要试探,第一这个试探应该是双向的,双方都要试探一下,诸葛亮为什么不试探?因为他既第一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试探,这个时候已经走投无路,除了联合孙权没有别的选择,试什么探呢?所以诸葛亮不试探,他不试探孙权,他不试探周瑜,他不试探鲁肃,他只是极力地进行说明的工作。那么既然诸葛亮用不着试探,周瑜这边也用不着试探,你试探他什么?就是你不能为试探为试探,你试探要有内容,你试探他什么?立场,态度,诚意?根本不成问题,完全用不着试探,所以这也是没有必要。
因为周瑜的这个立场、这个观点、这个态度鲁肃是知道的,这才建议孙权召回周瑜。如果周瑜和张昭一样是个投降派,鲁肃是不会提出这个建议的,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又弄一个反对派过来,没事找事啊。那么鲁肃知道,诸葛亮知道不知道呢?应该知道,为什么?诸葛亮是未出隆中已知三分,他连天下将来三分他都知道,他不知道周瑜是什么人?诸葛亮能够在隆中做出那样一个对策,说明他对江东集团是非常了解的,他掌握了大量的情况,那么就包括江东集团的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你不可能说江东集团的事情诸葛亮都知道他就是不知道周瑜吧,因此说智激周瑜完全没有必要。
* 智激周瑜是反映周瑜心胸狭窄、神化诸葛亮智慧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然而在历史上却不曾发生过。而且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们也发现,智激周瑜在逻辑上也是站不住脚的。那么历史上的周瑜主战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他最后是如何一锤定音,打动孙权主战的呢?
周瑜的这番话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在回答孙权曹操是否可以战胜的时候,也指出曹操的三大弊端,哪三大弊端呢?第一点是劳师远征,这个和周瑜说的一样。而且诸葛亮说曹操以一天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追赶刘豫州,一路追追追追到这个地方来的时候,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了,没有战斗力了,这是对的。第二点,诸葛亮也指出曹操不使用步兵,使用水兵是舍长就短。诸葛亮有一条说得和周瑜不一样,我觉得也非常正确,就是诸葛亮指出刘表刚刚投降曹操的那些人是摇摆的,是和曹操离心离德的,曹操这样拿下荆州人心不服,他缺乏民心的这样的一个基础,那么这就是诸葛亮作为政治家他和周瑜的不同地方,他看到这一点了。总而言之,他们两个人英雄所见略同,都认为曹操是没有那么可怕,没有那么恐怖。也就是说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一起粉碎了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样一来孙权完全有底了,于是孙权正式表态,他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这老贼早就想颠覆我们大汉王朝了,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他忌讳的就是这样几个人,袁绍、袁术、吕布、刘表还有孤,现在群雄都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就是孤了,那么很简单,孤与老贼势不两立。然后“唰”地一声,拨出刀来“啪”,砍断了案角,谁再敢说投降曹操的,这个就是他的榜样。注意,孙权的用词不是曹公,是老贼,那么他使用这个词的时候,说明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按照鲁肃的建议从夏口来到了樊口,就是现在湖北的鄂州。到了鄂州以后,每天听到的都是坏消息,一会儿探子来报说曹军到哪儿了,一会儿探子来报说曹军到哪儿了,而诸葛亮到东吴去了以后没有回来,这个刘备心里头就心急如焚啊,于是就派他的哨兵站在码头上,盼星星,盼月亮,天天盼着诸葛亮能够陪着周瑜、鲁肃他们的救兵来啊。结果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周瑜的部队来了,刘备马上去劳军,说能不能和周将军见一面?周瑜说军务在身,不能离开军营,如果刘豫州能够屈驾来一趟的话,周瑜非常高兴,这时刘备就跟关羽和张飞说了,他说这一回可是咱求人家,人家请我们去我们不去不好,我还是去吧。一个人坐了一条船去见周瑜,叫做“单舸赴会”。我们都知道关羽有一个单刀赴会,那以后再说,不知道刘备其实有一个单舸赴会,这证明刘备确实是英雄,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窝囊。那么刘备见周瑜以后当然有一番寒暄了,然后表示感谢了,表示慰问啊,但是也问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公瑾带来了多少人?周瑜说三万。哎呀,刘备说,太少了,史书上的话是两个字:“恨少”。周瑜说,不少,请刘豫州放心地看周瑜破敌吧!周瑜这个话说得也是非常英雄,但是我们想一想看周瑜这个时候手上只有三万人,刘备手上,关羽一万人,刘琦一万人,加起来五万人;曹操是号称八十万的,打个对折四十万,是不是,再打个对折二十万,再打个对折十万,那么这五万人能对付曹操吗?
这个结论大家都知道了,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孙、刘联军到底是怎样打败曹操的呢?那么学术界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一家就认为其实曹操这个时候只有五千人,那么我们就要问,是这样的吗?请看下集——赤壁疑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