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诗《望牛头寺》赏析

《望牛头寺》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牛头山的景象和禅师的佛法精深;后四句感叹佛法慈悲,同时抒发自己修禅的决心。全诗大量引用佛经典故,可见对禅师佛法的向往之情。
《望牛头寺》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注释:
1.牛头:牛头寺。《杜诗饯注》引《寰宇记》:“牛头山在(梓州)都县西南二里,高一里,形似牛头,四面孤寂。”鹤林:鹤林禅师,一说为附近的鹤林寺。
2.迳(jìng):同“径”,山路。
3.天河:银河。
4.传灯:佛法像灯一样,能够照破世间冥暗,所以佛门把传法称为“传灯。”
5.“布地”句:典出《佛说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6.不住心:犹无住心,即空灵禅心。典出《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白话译文:
牛头山上见到鹤林禅师,禅机如同山路蜿蜒幽深。
春色浮满山中,山高寺远,连银河似乎都宿在大殿影中。
传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众生长处黑夜,故施慈悲,于世间遍布远比黄金更贵的佛法。
我年纪已老,别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该收收心,静心下来好好修心养性了。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游梓州郪县西南牛头寺时所作,时年五十二岁。这一年间,杜甫因陪一些官员游赏蜀国山水,曾到阆州(四川阆中),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
赏析:
该诗是杜甫往牛头山拜访鹤林禅师后,下山回望的记述。
“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诗人拜见禅师后,感觉到禅机深奥高妙,犹如上山来的山经,盘旋曲折,穿云绕雾,难见真面目。描写牛头寺的景色,表示诗人对禅居生活及心境的向往。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待诗人更上一层楼,顿觉所要寻者,原来睹面就是。浮动在远山上的春景、晚上的银河,无一不是。在这里,衲子们不舍夜昼,布道传灯,向往那黄金敷地的琉璃世界。至此,诗人法喜充满,禅悦遍布。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诗人接着感叹传播佛法并不容易,但禅师仍然慈悲传法。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理解到此,诗人对佛法与鹤林禅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但也不执着于此,所以说“回看不住心”。是啊,如此清修净境,诗人很向往之。诗人年纪也大了,不适合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该收收心,静心下来好好修心养性了。其实,收住自己的妄心而安住清凉界也会更加自在。
杜甫写有禅诗数十首,中多论禅礼佛之句。从此可看出杜甫于佛法确有所得,领会《金刚经》“应无所往,而生其心”的义理。从他的一生虽困苦不堪,但始终“哀而不伤”的中庸境界来看,诗人的确是从佛法中得到了利益,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心系禅悦的心迹。
名家点评: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次章,既上寺而有望也。上四望中之景,下四望中之意。下三句,乃鹤林寺景,其寺必有名僧传佛心印,而长者于此布金。故公欲从之求第一义也。春色,日所见。天河,夜所见。无白日,灯常在。有黄金,殿至华。回看不住,欲此心空虚无着。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迁居河南巩县。杜审言之孙。年轻时应进士举,不第,漫游各地,后客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投奔唐肃宗,授左拾遗。收复长安后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出蜀,漂泊江南,病死在江湘途中。杜甫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情感沉都,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网站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
本文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218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5日

相关推荐

  • 唐代诗人杜甫诗《望牛头寺》赏析

    《望牛头寺》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牛头山的景象和禅师的佛法精深;后四句感叹佛法慈悲,同时抒发自己修禅的决心。全诗大量引用佛经典故,可见对禅师佛法的向…

    杜甫诗赏析 2022年4月15日 下午4:12
  • 《杜工部诗话选》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

    杜甫诗赏析 2022年4月2日
  • 杜甫诗歌赏析:从《九日》到《登高》

    【诗歌赏析】从《九日》到《登高》 同一作者在同一时期创作,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登高》还有姐妹篇《九日》。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备下酒菜,邀请了晚辈亲戚兼朋友吴…

    杜甫诗赏析 2022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