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邵工谏厉王弭谤

《国语》

【题 解】我国古代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有尚实录、寓褒贬的优良传统。他们往往忠于历史真实,并从那些孤立甚至偶然的事件中,去挖掘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后代统治者借鉴。《国语》这篇文章记载了周厉王被逐的过程。他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改弦易辙,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结果,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起反叛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它告诉人们一条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用今天的话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全篇文字简洁,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

【原文】

厉王虐(1),国人谤王(2)。邵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4)!”王怒,得卫巫(5),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6),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8),为民者宣之使言(9)。故天子听政(10),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1),瞽献曲(12),史献书(13),师箴(14),瞍赋(15),曚诵(16),百工谏(17),庶人传语(18),近臣尽规,亲戚补察(19),瞽、史教诲,耆、艾修之(20),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1)。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22),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3)。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24)。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25),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26)?”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27)。三年(28),乃流王于彘(29)。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国语》

【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

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年长的师傅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背理。老百姓有口,就象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高章采)

【注 释】

(1)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在位三十七年(前878前842)。 (2)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 (3)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邵,一作召。 (4)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 (5)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 (6)弭(mǐ米):消除。 (7)障:堵塞。 (8)为川者:治水的人。 (9)宣:疏导。 (10)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 (11)公卿:指执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称。《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列士:古代官员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统称列士。位在大夫之下。诗: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 (12)瞽(gǔ鼓):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 (13)史:史官。书:指史籍。 (14)师:少师,乐官。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 (15)瞍(sǒ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 (16)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 (17)百工:周朝职官名。指掌管营建制造事务的官员。 (18)庶人:平民。 (19)亲戚:指君王的内外亲属。 (20)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修:整理修饰。 (21)悖(bèi倍):违背道理。 (22)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疏:“衍沃并是平美之地。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低平而美者,二者并是良田。” (23)兴:兴起、表露之意。 (24)阜:丰盛。 (25)夫(fú扶):发语词,无义。 (26)与:语助词,无义。一说为“偕从”之意,句谓老百姓跟从你的能有多少?亦通。 (27)国人:“国”下原无“人”字,据别本补。 (28)三年:周厉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国人放逐到彘,据此邵公谏厉王事当在公元前845年。 (29)流:放逐。彘(zhì智):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网站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
本文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172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红楼梦 第一零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话说贾政进内,见了枢密院各位大人,又见了各位王爷.北静王道:“今日我们传你来,有遵旨问你的事。”贾政即忙跪下.众大人便问道:“你哥哥交通外官,恃强凌弱,纵儿聚赌,强占良民妻女不遂逼…

    名著原文 2022年4月10日
  • 《古文观止》劝学(节选)

    〔战国〕 荀况 【作者小传】荀况(约前310前238),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称为孙卿。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

    古文观止 2022年4月6日
  • 红楼梦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话说平儿听迎春说了,正自好笑,忽见宝玉也来了。原来管厨房柳家媳妇的妹子也因放头开赌,得了不是,因这园中有素和柳家的不好的,便又告出柳家的来,说和他妹子是伙计,赚了平分。因此凤姐…

    名著原文 2022年4月10日
  • 红楼梦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话说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首诗:要使得,我就还学;要还不好,我就死了这做诗的心了。”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

    名著原文 2022年4月10日
  • 《古文观止》方山子传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

    古文观止 2022年4月4日
  • 《海边的卡夫卡》第37章 佐伯的性欲

    中途在稍大些的镇停车,简单吃了饭,进超市同上次一样买了不少食品和矿泉水,驶过山中未铺沥青的路开到小屋前。小屋仍是一星期前我离开时的样子。我打开窗,替换憋在里面的空气,整理买来的食品…

    名著原文 2022年4月7日
  • 《阿甘正传》第十五章

    呃,就这样,我们种起棉花。一亩又一亩的棉花田,顺着山势起起落落,有整个宇宙那么多。要说我这辈子有什么是确定不移的事儿,那事儿就是:假如我们逃出这地方,我绝对不当个棉农。打从在丛林中…

    名著原文 2022年4月3日
  • 《古文观止》心术

    〔宋〕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

    古文观止 2022年4月4日
  • 《古文观止》书洛阳名园记后

    〔宋〕李格非 论曰: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

    古文观止 2022年4月4日
  • 《海边的卡夫卡》第17章 成为甲村图书馆的一员

    小屋生活的第三个夜晚。随着时间的推移,静寂习惯了,黑暗习惯了,夜晚不再觉得那么害怕了。往炉里添柴,把椅子搬到炉前看书。看书看累了,就清空大脑呆呆地眼望炉里的火苗。火苗怎么都看不厌。…

    名著原文 2022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