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战国时期思想家蒙受他的启发。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是动词,尊重,崇尚的意思。第二个贤,指贤人,道德修养很好的人。易是改变的意思。色,面色、态度,形色。这句话意思: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高,立马肃然起敬,表现得恭敬而和善。
当然,不能是那种巧言令色。真正有修养有智慧的人,是不爱听那些吹捧之话。因为成衣不够。只会让人反感。
事父母,能竭其力。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为了父母,能够竭尽自己所能。这也强调了万事不能强求,不能攀比,不能为了孝顺而孝顺。条件有限,只要有孝心就足够。没有多少物质上的东西孝顺父母,能够听听父母说心里话,经常抽空陪陪他们,回家看望他们,也是很不错的。平常,如果知识给父母钱财,在精神上不能给自己父母以安慰,也是不孝顺的表现。正如这副对联所说:
百行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动机论)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事效论)
事君,能致其身。为他人办事,能够做做到全身心投入。将他人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答应为他人办事,如果敷衍塞责,往后必然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朋友交往,说话能恪守信用。切忌夸夸其谈。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样的人,即使说自己一天书都没有念过,没有学习什么文化知识,我也要说他已经很有学问了。
上一回讲到这是做学问的前提,而在子夏看来,这本身就是学问。因为他囊括了德行、孝心、忠厚、诚心这四个为人的基本要素。先天就具有这样品质的人,可就论语中所说的生而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