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茫茫人海中,遇见相爱的人不容易,能够相知相爱相伴相守,更是上天的恩赐。

《浮生六记》中,沈复记录了和芸娘生活中的琐事,把200年前的爱情流传了下来,让人羡慕不已。

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芸娘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人一个女人。

《浮生六记》展现了一个充满灵气、善良美好的芸娘,无论沈复是富贵还是贫穷,她都陪在他的身边。

她的梦想不大,“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矣。”

她是幸运的,遇见了一个爱她敬她知她懂她的男子,他们的爱,感天动地,有越过荒野、向阳而生的力量。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婚姻,选择了什么样的爱人,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互相欣赏,才能轻松度过余生

徐志摩先生曾说: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十三岁,芸娘在最美的年华,与一生所爱沈复相遇,只是初见,沈复便倾心,回家便对母亲说,“我此生非芸不娶。”

五年后,两人如愿成婚,洞房花烛夜,两人如好友重逢一般,相视而笑,共论《西厢》。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却甜蜜美满。

 

旧时江南,满城花开,粗茶淡饭,携手相伴。“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在我看来,他们曾拥有一段让世间所有情侣羡慕的时光。

芸娘起初拘谨,为了不让妻子憋闷,沈复总是逗她开心,渐渐性格开朗起来。

在这段爱情里,他们是志趣相投、旗鼓相当的。

芸娘写下“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诗句,沈复欣赏她的才华洋溢。芸娘绣的鞋子,沈复称赞她的蕙质兰心。

得一良人,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我喜欢的,你就是最好的样子,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的难得。

特别是在清朝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能够欣赏妻子的男人,并不多。哪怕是在思想开放的现代,也有很多男人做不到这样。

所以,芸娘遇见懂得欣赏她的丈夫,是她的幸运。

温课论诗、品月评茗,他们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成了春花秋月的憧憬。

那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

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片面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爱情真正的魅力在于互相欣赏、互相仰望,爱人就像是彼此眼中的灯塔,互相指引着前进,携手走向幸福的彼岸。

相爱的人看向彼此的时候,眼里是有光的。风光尽在对方眼里,天地不如爱人的怀里。

互相成全,才能携手越过山梁沟壑

沈复喜欢收集破画,芸娘热爱收集旧书。沈复喜欢杜甫,芸娘喜欢李白。

沈复喜欢垂钓,芸娘便陪着去河边看夕阳晚霞。沈复喜欢饮酒,芸娘虽不胜酒力,也陪着喝几杯。

沈复好客,芸娘便钻研厨艺,蔬果鱼虾一经芸娘烹调,便有不俗的味道。

沈复一直清贫,芸娘为了丈夫,便卖了自己钗去换酒喝,成全丈夫的想法。

沈复爱喝茶,芸娘用荷叶泡茶给他喝,香甜可口,别出心裁。

沈复身为男人,没有被繁文缛节所牵绊,为了成全芸娘,沈复找来自己的衣服,让芸娘女扮男装,带着她溜出家门,在苏州城上一起看灯闲逛。

这是她对妻子的爱。

两人彼此成全,也彼此改变着。

芸娘喜欢以茶泡饭,再配上臭乳腐和虾卤瓜,而沈复则是“此二物余生平所最恶者”,因此调侃戏谑芸娘。

没想到久而久之,沈复的喜好也会因妻子而变化,他感慨道“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娘回答:“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无非就是彼此成全,彼此迁就,求大同而存小异。

沈复不喜欢吃臭腐乳和虾卤瓜,却能看着妻子在身边吃,愿意为妻子忍受不喜欢的味道,是为真爱。

而沈复慢慢又被芸娘所改变,喜欢上了她的喜好,正可谓爱屋及乌,更是爱之深的体现。

有个闺蜜吐槽过自己的丈夫,闺蜜喜欢写毛笔字,丈夫觉得墨味难闻,闺蜜喜欢弹琴,丈夫嫌弃丝竹乱耳,让她不要在家里弹。

久而久之,两个人也生出了隔阂。

很多夫妻最终的散场都是因为不能够成全对方,一味的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两个人相伴走过一生,哪有那么一帆风顺?

爱是有利他性的,在携手越过山梁沟壑的过程中,只有互相包容,为对方考虑,方能到达终点。

只要有了互相成全的勇气,两个人敌得过千军万马,无论遇到多么高的山,多么宽广的海,都能过得去,只要爱还在,山海皆可平。
互相体谅,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沈复和芸娘能走的远,绝不仅仅依靠一见钟情的初心,而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两个人在一起,在平淡的生活,也需要点小惊喜和小浪漫去妆点。你的浪漫,刚好我懂欣赏。

成婚当日,沈复见芸娘消瘦,得知芸娘吃素,询问了日期后,沈复一下就能盘算出是因为自己出水痘芸娘才吃素,说明沈复心思细腻,对芸娘极为上心。

芸娘怕公婆嫌弃懒惰,每天早起料理家事,沈复也非常理解,为她舍弃床榻,也早起陪伴芸娘,形影不离。

两人的感情没有因为时间而淡去,在家里室内相逢或窄途邂逅,也会拉手寒暄,浓情蜜意。

七夕节,两人一起芸在临水的“我取轩”摆好瓜果,他们并排坐着,看明色,赏河景,沈复还特意刻下了“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图章。

中秋节,沈复带芸娘去沧浪亭,在亭中铺毯,席地而坐,晚风徐徐,共赏湖光月影。

两人一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赏月圆月缺、潮起潮落,可谓神仙眷侣。

人的一生不可能顺风顺水,芸娘的一生也不例外。

沈复随父亲去海宁,芸娘代笔写信,婆婆怀疑芸娘在家信中叙述不妥当,不让芸娘代笔了;

公公怀疑芸娘懒惰,芸娘却说什么也不肯让沈复为自己辩解。

他为公公纳妾的事得罪了婆婆,又因为小叔做担保惹得公公大怒不得不搬离沈家。

沈复一直不离不弃,心疼芸娘,相伴在她的身边,体谅她的辛酸与苦楚,一生得一知己,我想,芸娘最终也能瞑目了。

在爱情里,最感人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

懂你的浪漫,懂你的辛酸,懂你欢喜,懂你忧伤,懂你的每一个眼神,懂你的小倔强和你的故作坚强。

你知我的喜怒哀乐,我知你的悲欢离合,你懂我的言外之意,我懂你的欲言又止。

如此心意相通的爱情,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啊。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

这就是沈复与芸娘简单的幸福,互相欣赏、互相成全、互相体谅。

因为懂得,所以倍加珍惜。

“懂得心灵,精神上才有共鸣;懂得在乎,陪伴里才有心疼;懂得珍惜,爱情里才有永恒。”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点个「在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在柴米油盐中品味难能可贵的幸福。

那个人,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走过四季,岁岁年年,无论何时回首,爱人浅笑嫣然。

作者 | 茶墨,茶亦醉人何必酒,墨能香我不须花。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笔墨妆点人生。

网站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
本文地址:https://yuxinyouhuan.com/126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 大道至简,大智若愚——读《阿甘正传》有感

    《阿甘正传》因其电影风靡一时,大多数人都是看了电影之后被阿甘身上单纯执着的精神吸引,进而阅读的原著,我也不例外。与电影相比,这本书中所写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和传奇,作者以白痴的视角,…

    读后感 2022年4月3日
  • 读沈从文《边城》有感

    沈从文先生是我很喜欢的作家,犹记得我最早读的他的作品是初二时中学语文课本里选的一篇课文——《云南的歌会》。其文中朴实的语言让我觉得很亲切,当即喜欢上了他。后来读过一些他记录儿时生活…

    读后感 2022年4月4日
  • 《海边的卡夫卡》都讲了啥

    说在前头   最近的事情太多了, 但是大部分只是无意义的事, 无意义的事总让人感觉到快乐不是么。   但我们不能一直快乐, 否则快乐会误导你。   我…

  • 一幅绝美的画作——《边城》读后感

    什么叫美?《边城》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画作:山区小城依山傍水,一条奔腾的河流,一个年老的摆渡人,一条船,一个美丽的姑娘,一只忠诚的黄狗,在白塔之下,十年如一日地生活着。刚翻开书时,感…

    读后感 2022年4月2日
  • 《二刻拍案惊奇》读后感

    2016年07月27日 摄于五道营胡同,图为雍和宫一角。 本来应该从《初刻拍案惊奇》写起的,只是那本书看过好久了,内容什么的,忘记了很多。刚好最近刚刚看完《二刻拍案惊奇》,那么就跟…

  • 《浮生六记》:知音遇知音

    读《浮生六记》,感受到人生如浮萍。而此书因为被知音遇见,所以流传了200多年。 《浮生六记》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作者:沈复,字三白,号梅逸。   写…

    浮生六记赏析 2022年4月4日
  • 《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说好不哭!

    翻开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少年田村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个立志于做世界上最顽强十五岁少年的出走,带着倔强坚韧,愤怒迷茫而又渴望被救赎的果敢,直面宿命的诅咒与考验。 正如村上所言“…

  • 一直向前跑 ——读《阿甘正传》有感

    读罢温斯顿的长篇小说《阿甘正传》,为阿甘那不顾一切只是向前跑的精神而深深感动。也许有人说:“他做的那些事情太傻太愚蠢了。”用他自己的话来反驳:“妈妈说,做傻事的才是傻子。” 阿甘是…

    读后感 2022年4月3日
  • 读《海边的卡夫卡》随感

    花了6个小时,读完了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这是2002年,53岁的村上写的一个关于15岁的勇敢的少年的故事。 整本书读下来,就是有一种光怪陆离,一种朦朦胧胧的隐喻下充…

  • 真 情 无 处 不 在 —《草房子》读后感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也像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我读完了曹文轩写的《草房子》这本书,感触很深,并且悟出了许多道理。整本书描述的是一个叫桑桑的小男孩在油麻…

    草房子赏析 2022年4月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