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总是有着许多相对的东西,一会教你这样,一会教你那样。
袁枚起先在京城里做官,被派遣到地方上当官。临行前,他前去辞别他的恩师。他的恩师提醒他说,在地方做官可不容易啊,你年纪轻轻,此行前有什么准备吗?你应该谨慎行事。
袁枚说,自己并没有准备什么东西,只是准备了100顶高帽子,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什么矛盾与不快。
他的恩师,正色道,我们应当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为什么这样做呢?
袁枚笑着道,天下之人,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啊?
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不是没有见识。袁枚告退。
袁枚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100顶高帽子,现在只剩99顶了。
此故事显然是教育大家要做一个“高情商”的人,学会溜须拍马,要不然就难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这也正符合当下的社会风气,人们不断地强调情商的好处,使得情商不高的人,略显自卑。而且一些人总能在成功人士身上找到高情商的影子。世风如此,做人不虚伪一点,还真的难讨人喜欢。
但是,我们的文化也反对这种行为。论语早就对众人提出了告诫: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花言巧语也。令色,美好的辞色,和颜悦色。鲜矣仁,少有仁爱之心。
显然,这话是向统治者管理者说的,孔子让他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许多人夸夸其谈,把问题说得头头是道,汇报、交流的时候,话儿说得特别动听,大多数人大而无当,缺少仁爱之心。表现越积极,越有着急功近利的一面。
当然,袁枚准备一百顶高帽子,可能是为了顺利在他乡立足。只是权宜之计。如果袁枚只有这一套,必然上行下效,以致败坏社会风气。
高情商,应当要以真情为前提。及时很木讷的人,只要他实事求是,能干实事,待人真诚,也必然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许多成功人士的活泼机变,是锻炼出来的。他们大多也只在交际场合充满了魅力。舞台下,与朋友打交道,他们很少言辞,随性而为,也未可知。
高情商,很多时候只是成功人士的收获,而不是高情商让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成功学火热的今天,高情商这一概念,必然会被炒得火热,别很多看成走进成功之门的敲门砖。
巧言令色鲜矣仁。沉默,才是一种智慧。
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经常花言巧语,整日一片和颜悦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评论列表(1条)
国学智慧人人需学